发布企业重要信息, 增加企业透明度,更真实,更权威!
全部博文
  • 发布时间:2018-02-06
       磁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利用废水中杂质颗粒的磁性进行分离的水处理技术。对于水中非磁性或弱磁性的颗粒,利用磁性接种技术可使它们具有磁性。    磁分离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有三种方法:直接磁分离法、间接磁分离法和微生物—磁分离法。    目前研究的磁性化技术主要包括磁性团聚技术、铁盐共沉技术、铁粉法、铁氧体法等,具有代表性的磁分离设备是圆盘磁分离器和高梯度磁过滤器。目前磁分离技术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还不能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
    阅读(1784)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06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与还原态污染物反应时速度快,使用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可用于污水的消毒、除色、除臭、去除有机物和降低COD等。单独使用臭氧氧化法造价高、处理成本昂贵,且其氧化反应具有选择性,对某些卤代烃及农药等氧化效果比较差。    为此,近年来发展了旨在提高臭氧氧化效率的相关组合技术,其中UV/O3、H2O2/O3、UV/H2O2/O3等组合方式不仅可提高氧化速率和效率,而且能够氧化臭氧单独作用时难以氧化降解的有机物。由于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且臭氧产生效率低、耗能大,因此增大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臭氧的利用率、研制高效低能耗的臭氧发生装置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阅读(2228)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06
       典型的Fenon试剂是由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H-,从而引发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反应。由于Fenon法处理废水所需时间长,使用的试剂量多,而且过量的Fe2+将增大处理后废水中的COD并产生二次污染。    近年来,人们将紫外光、可见光等引入Fenon体系,并研究采用其他过渡金属替代Fe2+,这些方法可显著增强Fenon试剂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能力,减少Fenon试剂的用量,降低处理成本,统称为类Fenon反应。    Fenon法反应条件温和,设备较为简单,适用范围广;既可作为单独处理技术应用,也可与其他方法联用,如与混凝沉淀法、活性碳法、生物处理法等联用,作为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方法。
    阅读(2070)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05
       破乳原理:聚铁破乳原理Fe3+等高价离子在水中发生水解形成凝胶,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分散的液滴被吸附到这些凝胶体表面,容易聚沉;另一方面,水解的同时破坏了液滴表面的水化层,使乳化液的界面膜变得不稳定,油相与水相的密度差加大,促进油水分离。同时,多羟基絮凝剂水解生成的沉淀物通过粘附、架桥、交联作用,促进胶体凝聚,与污染物分子相互结合起来成为聚集体,实现油水分离。    由于破乳装置进水要求是CODc&l;10000mg/L,因而需要对废液先进行稀释。废乳化液批量处理的工艺确定为:聚铁作为破乳剂,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经石灰中和后絮凝沉降,最终实现废乳化液的无害化处理。
    阅读(2112)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05
       金加工过程中,通常要使用乳化液冷却、润滑工件和刀具。乳化液循环使用多次后,变质、失效而产生了废乳化液。这类废水乳化程度高,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成分复杂,油类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COD,可达几万至几十万mg/L,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较大,一般不宜直接进入常规废水处理系统,需单独进行预处理。    通常废乳化液的预处理是先进行破乳,再油水分离,然后进一步去除残余的有机、无机污染物。常用的破乳方法有盐析法、混凝法、电解质破乳法、酸化破乳法、膜超滤法、臭氧协同盐效应破乳法。但膜过滤法、臭氧协同盐效应破乳法处理废乳化液的设备投资大,具有一定局限性;用盐析、酸化法进行破乳,仅能解决乳化液的油水分层问题,难以去除水中的有机、无机污染物。    结合厂区废物特性和处理设备的实际情况,本文探讨了混凝一沉降法对废乳化液破乳、去除有机及无机污染物的可能性,在实验室小试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并在实际生产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应用。
    阅读(2013)
    评论(1)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02
      脱氮除磷工艺   20世纪50年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凸显,脱氮除磷成为污水处理的另一主要诉求。于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脱氮除磷工艺 A2O工艺   70年代,美国专家在A/O工艺的基础上,再加上除磷就成了A2O工艺。我国1986年建厂的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就是A2O工艺,当时的设计处理水量为15万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采用A2O工艺的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工艺   A2O工艺是将生物处理厌氧段和好氧段进行了空间分割,而氧化沟则为封闭的沟渠型结构,结合了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集曝气、沉淀和污泥稳定于一体。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不断地循环流动,系统中能够形成好氧区和缺氧区,进而实现生物脱氮除磷。氧化沟白天进水曝气,夜间用作沉淀池。活性污泥法相比,其具有处理工艺及构筑物简单、泥龄长、剩余污泥少且容易脱水、处理效果稳定等优势。   两段法工艺   早期的两段法只是将一套活性污泥法的两组构筑物串联,一段和二段曝气池体积相同,且多合并建设,大部分有机物在第一段被吸附降解,第二段的污泥负荷很低,其出水水质要优于相同体积曝气池的单级活性污泥法。然而,由于第一段曝气池体积减小了一倍,相当于污泥负荷增加了一倍,处在易发生污泥膨胀的阶段,运行管理较为困难。   SBR工艺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是在时间上将厌氧段与好氧段进行分割。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Ivine公司开发。它在流程上只有一个基本单元,集调节池、曝气池和二沉池的功能于一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固液分离等。经典SBR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为:进水&a;曝气&a;沉淀&a;滗水&a;待机   ANAMMOX-SHARON组合工艺   1994年,荷兰Delf大学开发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厌氧氨氧化菌在缺氧环境中,能够将铵离子(NH4+)用亚硝酸根(NO2-)氧化为氮气。   1998年,荷兰Delf大学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原理开发了SHARON工艺,首例工程在荷兰鹿特丹DOKHAVEN水厂。其基本原理是在同一反应器内,先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亚硝化细菌将氨氧化成NO2-;然后再在缺氧条件下已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反硝化,形成氮气。工艺流程缩短且无需加碱中和。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可减少25%的供氧量及40%的反硝化碳源,有利于资源能源的回收利用,更适用于碳氮比浓度较低的城市废水。
    阅读(1770)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02
      生物膜法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其中,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成为去除重点。1881年,法国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座生物反应器,也是第一座厌氧生物处理池—mois池诞生,拉开了生物法处理污水的序幕。1893年,第一座生物滤池在英国Wales投入使用,并迅速在欧洲北美等国家推广。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标准的产生。1912年,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提出以BOD5来评价水质的污染程度。     活性污泥法   1914年,Aden和Loke在英国化学工学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活性污泥法的论文,并于同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市开创了世界上第一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试验厂。两年后,美国正式建立了第一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的诞生,奠定了未来100年间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   活性污泥法诞生之初,采用的是充-排式工艺,由于当时自动控制技术与设备条件相对落后,导致其操作繁琐,易于堵塞,与生物滤池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之后连续进水的推流式活性污泥法(CAs法)(如图1)出现后很快就将其取代,但由于推流式反应器中污泥耗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供氧速率难以与其配合,活性污泥法又面临局部供氧不足的难题。1936年提出的渐曝气活性污泥法(TAAs)和1942年提出的阶段曝气法(SFAS),分别从曝气方式及进水方式上改善了供氧平衡。1950年,美国的麦金尼提出了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该方法通过改变活性污泥微生物群的生存方式,使其适应曝气池中因基质浓度的梯度变化,有效解决了污泥膨胀的问题。
    阅读(1812)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02
        城市污水处理历史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那个时期环境容量大,水体的自净能力也能够满足人类的用水需求,人们仅需考虑排水问题即可。而后,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通过传播细菌引发了传染病的蔓延,出于健康的考虑,人类开始对排放的生活污水处进行处理。早期的处理方式采用石灰、明矾等进行沉淀或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明代晚期,我国已有污水净化装置。但由于当时需求性不强,我国生活污水仍以农业灌溉为主。1762年,英国开始采用石灰及金属盐类等处理城市污水。
    阅读(1776)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01
       为了保证生物活性炭滤池的高效运行,需要对其进行适宜的反冲洗,钟高辉[1]研究了不同反冲洗方式对传统及新型中置生物活性炭滤池两种系统运行的影响。对于传统O3-BAC工艺,反冲洗不仅能够缓解和减少微型生物穿透,还利于工艺的优化控制。在南方典型湿热地区,当缩短反冲洗周期至3~5天时滤池出水中的肉眼可见微型生物会大量减少,若反冲洗时加氯可进一步控制微型生物滋生;在水冲洗阶段采用低-高-低强度组合的水冲洗方式,可将炭滤池冲洗得更干净,而且有利于改善初滤水水质。对于新型中置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优化的反冲洗方式能保证生物活性炭滤池高效运行。研究表明,最佳反冲洗方式为气-水联合反冲洗,反冲洗周期可延长到7天,并且能有效控制水头损失;反冲洗后炭滤池的初滤水被后置砂滤池处理,不会对系统最终出水水质造成影响。
    阅读(2414)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01
       针对石化废水中不同特征污染物,姚宏等[9]采用人工分离筛选去除COD和油工程菌6株、硝化工程菌10株(亚硝化细菌5株、硝化细菌5株)构建高效混合菌群,通过臭氧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污染效能中试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同时去除COD、油类、NH3-N等污染物,对COD、油类、NH3-N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90.5%、81.2%和90%,相应的出水分别为33.2mg/L、0.4mg/L、4.5mg/L和10倍,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循环冷却水的用水要求。该系统可用于深度处理石化难降解有机废水,它的推广应用必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使废纸纸浆造纸废水的生化二沉池出水达到工业回用要求或生活杂用水标准,吴迪等[10]采用Ca(OH)2和PAM进行混凝,再利用O3/UV组合高级氧化技术进行深度氧化,最后通过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使出水COD&l;50mg/L,去除率达79.1%,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且出水pH无需调节,SS&l;10mg/L,碱度&l;100mg/L。刘锐等[11]在规模为36m3/d的中试基地,研究了臭氧投加量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某印染制革工业园区污水厂生化处理出水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臭氧的最佳投量为25mg/L,对COD、色度、TOC、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17.4%、54.3%、14.7%和47.5%。在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当进水COD和色度平均值分别为100mg/L和112.5倍时,出水水质分别为50mg/L和5倍,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生物活性炭滤池还可用于深处处理平绒印染废水[12]、二级生化后的纱线筒子染色废水[13]、制革厂的生化出水[14]。
    阅读(1654)
    评论(0)
    阅读全文>
联系我们

全国热线:400-847-8878
座机热线:027-65330820
企业邮箱:glhb@glhbgs.com
公司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江城大道358号欣隆壹号公馆5A座7层